圖為花繁草茂的八步沙林場(資料圖) 鐘欣攝
時值冬日,在甘肅河西走廊東端的祁連山腳下,一片位于騰格里沙漠南緣被稱為“八步沙”的風沙口不再肆虐。由“寸草不生、黃沙漫地”的沙害之地變?yōu)榛ǚ辈菝牧謭觥傲蠞h”三代人近40年治沙造林的故事近年被廣為傳頌,吸引絡繹不絕的人群組團參觀。
2019年3月末,八步沙林場工人們正在古浪縣境內的十二道溝治沙 崔琳攝
由于造訪者的日益增多,八步沙林場不久前專門為參觀者修建了木質棧道,游客可以通過最優(yōu)線路和最佳觀賞地點眺望令人震撼的沙海變遷,此舉亦最大限度減少了游人對沙漠植物生長的干擾。
圖為二代治沙人郭萬剛向記者展示八步沙人種活的第一棵樹(資料圖) 崔琳攝
古浪縣八步沙林場場長郭萬剛是第二代治沙人。他向中新網記者介紹說,今年以來,八步沙林場已累計接待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18萬人次,他們對八步沙“沙海變綠洲”的奇跡驚嘆不已,參觀后直呼治沙故事“很勵志”。另外,也有來自中國各地以及以色列等國的治沙代表前來考察交流,對此的治沙成效大加贊賞。
“能將沙漠變綠洲,40年前的父輩們不敢相信,我自己現(xiàn)在也不敢相信。”郭萬剛說,隨著幾十年植綠面積不斷擴大,當?shù)仫L沙天氣明顯減少,近年8級以上的大風幾乎再沒見過。而伴隨著生態(tài)不斷修復,林場還迎來了黃羊、金雕等多年鮮見的野生動物。
近一周前,古浪縣八步沙林場被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部授予第三批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實踐創(chuàng)新基地稱號,這是甘肅首個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實踐創(chuàng)新基地。
八步沙,是甘肅武威市古浪縣北部的一個風沙口。隨著氣候干旱和過渡開荒放牧,“八步沙”的沙丘逐步南移,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,已是不毛之地的這里對當?shù)孛癖娚a生活形成嚴重威脅。
“一年一場風,從春刮到冬。一夜大風沙騎墻,早上起來驢上房?!惫f剛回憶說,四十年前,地處騰格里沙漠邊緣的八步沙荒無人煙、風沙肆虐,植被稀疏、一片凄涼,嚴重侵蝕著周圍村莊農田,阻礙著交通干線暢通,影響著民眾的生產生活。
1981年,古浪縣試行“政府補貼、個人承包,誰治理、誰受益”的荒漠化土地治理政策,把八步沙作為試點向社會公開承包。彼時,郭萬剛的父親郭朝明和賀發(fā)林、張潤元3名黨員,以及羅元奎、程海、常開國3名社隊干部“一拍即合”,幾位年近半百的老人自此走上了漫漫治沙之路。
后來,郭萬剛等第二代、第三代人子承父業(yè)、接續(xù)治沙。經過多年的治理,終于實現(xiàn)了從“沙逼人退”到“人進沙退”的轉變,在茫茫黃沙上構筑了綠水青山,并且源源不斷帶來了經濟效益。
郭萬剛說,為了使治沙成效更多地轉化經濟效益,林場因地制宜,探索將防沙治沙與產業(yè)富民、精準扶貧相結合,建立“公司+基地+農戶”的經營模式,通過建林下養(yǎng)雞場、發(fā)展光伏產業(yè)、建蔬菜日光溫室和養(yǎng)殖暖棚等途徑,帶動搬遷民眾發(fā)展產業(yè)、增收脫貧。
“在不毛之地的騰格里沙漠建起了綠色防沙帶和綠色產業(yè)帶,實現(xiàn)了沙漠變綠洲、綠洲變金山的轉變。”郭萬剛表示,治理后的八步沙成為了投資興業(yè)的熱土,沙漠體驗游逐步興起。未來將構建“防沙治沙、生態(tài)修復、產業(yè)發(fā)展”的沙漠生態(tài)經濟產業(yè)體系,努力讓萬里黃沙變成更多的金山銀山。
今年67歲郭萬剛的直言“第二代治沙人在農場可能也干不了多少年了”,不過對于后繼者,他表現(xiàn)得信心滿懷。他說,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治沙“妙招”,林場里第三代治沙隊伍里有大學生,他們有文化,能熟練掌握網絡技術,也善于利用網絡平臺,隨著“互聯(lián)網+防沙治沙”模式的開啟,防沙治沙力量能得到進一步壯大,這會極大地推進治沙工作。(記者 馮志軍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