習近平總書記強調,綠水青山是水庫、糧庫、錢庫、碳庫。天然次生林在我國分布范圍廣、面積大,大部分是原始林經(jīng)過人為破壞或自然災害后形成的,是天然林的重要組成部分。在“雙碳”目標和國土綠化高質量發(fā)展的背景下,精準計量天然次生林的碳匯量,解析其固碳能力形成的環(huán)境驅動力,一直是學界關注的熱點。文章建立了分級碳匯量生長模型,在省級尺度上評估和確定了天然次生林的碳儲量及其影響因子,為其固碳能力量化評價提供了科學依據(jù)。
研究表明,采用分級模型可對森林固碳量進行精準預測,立地質量高的次生林具有更高的碳匯量。地理、地形和氣候等因子的主效應對天然次生林碳儲量具有顯著影響,其中不同優(yōu)勢樹種的次生林碳匯能力具有差異性,除林分年齡和樹種組成外,不同類型因子的交互作用也顯著影響森林固碳能力。由此,應采取差異化的次生林經(jīng)營措施,以優(yōu)化林分結構、調整樹種結構等有效方式,促進天然次生林恢復、提升其固碳能力,助力我國生態(tài)文明建設和“雙碳”目標的實現(xiàn)。